close

0109.JPG  

6/11﹙六﹚,

烈日當空,天氣酷熱難擋。

但「台北文史生態趴趴走」一行成員還是依照原訂計劃,

神采奕奕、興緻昂揚來到了麟山鼻海岸遊憩區,

準備一探北台灣獨具風格的風稜石海岸地形奇觀。

0110.JPG  

海拔約30公尺的麟山鼻遊憩區,

位於台灣最北端富貴角之西側,

古地名稱為「鼻尾鼻」或「鼻尾頭」,日治時期改稱為「麟山鼻」。

而麟山鼻也和富貴角一樣有著大量的火山遺跡「安山岩」,因此極富地質探討的價值。

0111.JPG  

位於麟山鼻一旁,緊臨富貴角的白沙灣,則有著白淨的沙灘,是夏日北台灣著名的戲水景點

0112.JPG  

來到麟山鼻海岸遊憩區,

除了欣賞風稜石海岸地形奇觀外,

另有藻礁所構成的生態系景觀,值得細細品味!

0113.JPG  

細究藻礁的構成原理,

原是由珊瑚藻用生命來沈積碳酸鈣,

以世代交替的方式,

緩慢的向大海擴張它的版圖,

為海洋生物建構一座座穩固的王國堡壘。

0114.JPG  

其中,

在麟山鼻海岸的藻礁前緣,

就很容易就能看到各種的貝類、藻類、蝦蟹類,

且在水底還有柳珊瑚、軟珊瑚
….等,

如此由藻礁所構成的生態系,

可說相當豐富,就好像是一座海底花園。

0115.JPG  

而來到麟山鼻海岸地區,

就是要欣賞風稜石的奇特造形。

台灣之風稜石,以北端海岸之麟山鼻與富貴角間最為發達!

此地區因東北季風、海濱植物稀少,

沙粒供應豐富,

又有堅硬的安山岩塊出露於沙灘和沙丘上方,

便形成許多發育良好的風稜石。

0116.JPG  

風稜石之特徵為具有一面或多面被磨得光滑的劈磨面﹙facets﹚,

其中有達二十面以上者,

唯劈磨面上亦可產生孔穴﹙
pits﹚,

溝槽﹙
gouges﹚和稜脊﹙ridges﹚等。

0117.JPG  

至於面、稜的方向與數目,

有謂因變風﹙
variable wind﹚所致,

有謂與盛行風無關而為岩石原始形狀所決定。

議論莫能一致,二者皆有可能。

0118.JPG  

除了藻礁與風稜石之外,

我們在麟山鼻海岸地區還可找到一種傳統陷阱捕魚法
-石滬。

散置在麟山鼻岬角北端的大小石塊,

看似天然地景,實際是早期漁民利用現地築成,

形如葫蘆般的造型,這就是石滬。

其原理係利用潮水的漲退與魚兒的迴游特性。

漲潮時,魚蝦進入石滬內,退潮時,由於口小腹大的特性,使魚蝦被困於石滬內,

此時石滬有如一大型水族箱,除了魚蝦外,還包括各種螺類、蟹類、石鱉、海葵等海中生物


0119.JPG  

石滬是一種相當原始的陷阱捕魚方式。

鱗山鼻北面海岸石滬雖仍存在,

但是近海魚源枯竭,

石滬不容易捕到魚獲,

已廢棄不用,

只能充作指導孩童認識海洋生物的最佳入門教材罷了


0120.JPG  

時近中午,

陽光紫外線真是烈到不行。

我们在麟山鼻海岸繞了一大圈,

每個人都被曬乾且曬黑了,

在拍下麟山鼻漁港這張照片的同時,

我已無心欣賞美景,

我只想速速離開現場,

躲到陰涼處,

躲避太陽公公的熱情招呼



- The End -


1188779975.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inan51 的頭像
    peinan51

    退休去旅行 - Peinan的網路日誌

    peinan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