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竿踏浪,芹壁看斜陽,貝殼白沙好欣賞。
全體團員在南竿福澳港會齊後,我們搭上小船前進北竿!
入秋後的馬祖,在東北季風的強襲下,風高浪急!
小船不畏逆風,加足馬力全速挺進,說真的,一路顛簸下,我們踏浪而來,卻淋的一身濕!
抵達北竿白沙碼頭,
我們來到早年以蝦皮業興盛一時的白沙村,
在預定下榻的北海飯店放下行李吃午餐。
白沙村為北竿對外的海上交通門戶,
除有港務大樓外,並開闢西線濱海道路,連接坂里,
海陸交通便利,成為漁商兼備的港口。
而走在白沙街頭,據村長、導遊兼北海飯店主人告知,
整個村子只有三條街,四通八達,不會走不知路…
用完午餐,在村長開車接送下,我們就將展開此行的重頭戲 – 走進芹壁村…
站在芹壁步道高處眺望大海,
一大塊在芹壁澳口中央突起,節理奇特的花崗岩礁石,
猶如一巨龜靜臥在碧波間,這就是當地居民謂之的「龜島」;
環顧島的四周,海水清澈見底,有「鏡澳」之稱的芹壁村,
能盛極一時,傳說乃此一風水特佳之故。
昔日「鏡澳」居民稱「龜島」為「芹囝」,
若由海面往陸地望去,
整座村落就好似鑲嵌於「芹囝」後方的山壁上,故稱「芹壁」。
芹壁村主要以兩條縱向的連外梯道,用來聯繫上村與外村,
在戰備道路尚未開闢前,是村民通往塘岐最頻繁的步道…
而村內主要步道則為一橫穿過整個聚落的道路,
東西兩端為控制出入村落的隘口,具有防禦功能;
另有房里步道,為村中數條通往各房里的小徑,
不但是居民平日聚集之處,也是各房里戶外生活空間的一部分;
常常可見居民在步道旁洗衣、洗碗、曬衣或戶外用餐。
其他如各房步道,直接通往獨立的住家,以此住家為步道終點,
甚至還有繞境步道,指的是:
每年村內逢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時,神明繞境隊伍行經的路線。
芹壁村是馬祖傳統建築最具代表性的聚落,大批古厝依山勢排列成不規則的階梯狀,
層層相疊,錯落有致,加上沙灘、海水和龜島,更具古樸雅緻之美,令遊客留連忘返。
民國七十年代,由於漁業沒落,村民大多遷台謀生,留下空屋,村落荒涼衰敗。
民國八十六年開始,地方人士倡導聚落保存,縣府分批補助整修古厝,並委外經營民宿,
一波波的遊客進進出出,芹壁又恢復昔日的熱鬧與生機,成為馬祖最具人氣的觀光勝地。
來到芹壁,主要就是要欣賞閩東民居的傳統建築特色!
不同於閩南建築,沿襲閩東建築工法的馬祖傳統民居,
多為穿斗式屋架,屋頂主要是二坡水的硬山與五脊四坡頂的廡殿兩類型。
二坡水的人字形山牆型式。
馬鞍型。
五脊四坡頂的廡殿類型。
在建地有限的馬祖,
可搭建二樓以上之五脊四坡頂的石頭厝,
為芹壁最常見的傳統建築;
因曾受早期福州一帶洋樓形式的影響,故又稱為番仔塔。
屋瓦上壓磚石,少出檐或不出檐,更有密封檐口者。
礙於缺乏廣闊的平緩地勢,使得芹壁聚落無法像內地一樣形成集村的院落群格局,
多數民居為單棟建築且依地勢起伏興建,聚落中的道路亦是沿地形等高線穿越村落,
並有垂直於海岸線的階道連絡上下;整個聚落的形成呈現出錯落有秩的雅致景觀。
馬祖聚落多坐落於濱海的山凹裡,大部分選址多考量南向坡面的沃口。
然而面向北方之聚落因考量面對北方漁場的距離優勢,靠風力操作的漁船往返時間遠較南向聚落省時,
且搶先的漁貨往往能取得較高的價錢,因此這些與漁場區位關聯密切的聚落在當時通常較為富裕。
許多民居常有數個門〈正門、後門、側門〉,
甚至在二樓以上也有懸空的門出現在民居立面上。
門的型式大多數為矩形,少數會將門楣做成拱形的門。
因冬季強風及早年防範海盜等因素,窗戶開口較小,並砌成射口形﹙外大內小﹚。
這樣子的牆體立面建築工法稱為亂石砌。
亂石砌是馬祖民居最早期使用花崗石的砌築方式,
原因是由於石材不需經過敲擊與加工,依其形狀與角度崁入,是較經濟的作法。
其他牆體砌法如平砌,將長方形石材平行地交錯砌築而成,多用在門窗附近的石牆。
斜角砌法則是介於人字砌與亂石砌之間的一種作法,其與亂石砌最大的不同在於:
其石材的體積較大,且外側面也較亂石砌工整,但又不及人字砌工整,是馬祖民居普遍的作法。
另外就是人字砌,人字砌是所有馬祖民居最耗費工時與經濟的作法,
以長方石塊採四十五度斜砌,石材大小整齊一致。
走在芹壁步道上,沿路可欣賞閩東建築之美!
如果細心探究傳統聚落的特性,
不難發現移民定居各聚落皆具備姓氏集村與原鄉的聯繫這一大特色!
因為移民定居的社群多由同籍或是同姓的氏族組成,並發展成密切的鄰里聚落關係,
同時聚落的選址又因考量水運交通、方便與原鄉聯繫,故聚落選址也就必須更為慎重。
我們在芹壁佇足良久,芹壁聚落一些經過整修後的古厝,
透過委外經營民宿以吸引外地遊客觀光,原本寂寥頹圮的景象幻然一新!
然而走在古老的步道上,遊客摩肩擦踵,人聲濎沸,倒也喪失了原本寧靜古樸的美感!
離開芹壁,來到橋仔村。
圖為山西靈臺公廟,火燄形的封火山牆造型,
對於習慣臺灣傳統廟宇建築外觀的我而言,應該是全新的體驗!
橋仔村有八座廟宇,神明之多,甚至數倍於居民,因此又有「廟村」之稱,
由於特殊的人文景觀,現已成為北竿鄉的重要觀光景點。
橋仔村早年漁業興旺,商業鼎盛,
乃北竿鄉對大陸商業的轉口港,也是人口最多的村落,鼎盛時期人口超過千人。
由於村中一條石板路通往山頂,處處可見小橋流水,故名「橋仔」。
涵蓋「牛欄裡」、「大坪頂」、「下南境」、「南邊山」等四個區域的橋仔村,
由於人口大量外流,現今村民多集居「大坪頂」,也就是村公所廣場和漁業展示館一帶。
早年「下南境」住有數十戶閩南人,講閩南語,大家叫他們為「南人」。
離開橋仔村,繼續前往大沃山參觀「馬祖戰爭和平紀舘」,
由於軍方規定不得拍攝舘內文物,也因此沒有留下照片!
但站在大沃山頂,可以遠眺北竿機場,
可惜霧氣過濃,我手中這台DC實在拍不出登高望遠的感覺…
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於民國九十三年起,在大沃山興建「馬祖戰爭和平紀念公園」,
現已成為北竿重要觀光景點,而大沃山是北竿著名的釣點,假日前往垂釣者絡繹於途…
離開「馬祖戰爭和平紀念公園」,附近的塘后沙灘吸引我们駐足停留…
已經快接近6:00,飽覽山光水色後,也該往飯店移動了…
經過一夜的休息,我們又來到白沙碼頭。
由於天候因素,原本預定的東引行程,被迫取消!
真是遺憾,但我們決定回南竿,展開環島旅遊…
--- 繼續閱讀下一篇文章 : 【作客他鄉】- 南竿攬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