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穗搖曳、芒浪翻飛。
凡那比颱風過境後,初秋的陽明山,
東北季風漸強,原本靜止的芒花,
漸漸形成一波波的草浪,
尤其是在小油坑硫磺噴氣孔景觀區的芒花,
因受硫氣薰陶而呈現紅色,
芒花由噴氣口下方沿著馬蹄形山谷往下散佈至陽金公路,
一整片紅色的芒草造成台灣極為特殊的植物景觀。
中秋前夕,
趁著天氣放晴,特地搭乘108遊園公車,
前往小油坑景觀區感受郁永河先生筆下「丹山草欲燃」的風情。
小油坑是七星山西翼的一處崩裂口,
位於金山斷層帶上,
這裡的熱液與硫氣沿著斷層面冒出來,
與岩石產生化學作用,
時間久了,
岩石結構變得鬆軟,
這些鬆散的火山岩便因地震或大雨沿著山坡或河溝崩落,
而逐漸形成今日的小油坑。
回望身後,
對面遠處大屯山的狀大與竹子湖的幽美盡收眼底。
大屯山以她的身形像一隻橫躺的大豬而得名,
山下的竹子湖是七星山與大屯山火山活動形成的堰塞湖,
後因南方地勢低出現缺口而形成平台地,
日據時代被選為稻米繁種試驗田,
今日則以種植高麗菜、海芋等蔬菜花卉而聞名。
由台北市往山上望,
在七星山與大屯山間有一座較平坦,
上有長長短短的天線,
那就是小觀音山。
小觀音山原為軍事管制區,
駐軍撤守後又因山上是電視台發射台而暫時不對外開放。
七星山群峰包括七星山主峰、七星山東峰。
七星山是國家公園境內最高峰,
因山頂有七座峰頭而得名。
攀登七星山可由小油坑、苗圃、中湖及冷水坑等登山口進入,
由於石階步道陡峭冗長,加上沿途景觀多為單調的芒草、箭竹林,
所以攀登七星山格外累人。
一般由小油坑登山口攀登主峰落差較小、較省力,
另外上山途中缺乏林蔭遮陽,應防中暑。
雖說落差較小、較省力,但想要登頂還是要非常的努力………
芒草﹙silvergrass﹚又稱五節芒,
禾本科,多年生高大草本,葉長箭形,
葉緣有細齒易割傷,
每年秋天開花,是台灣全島最常見的植物。
其輕盈又多的種子,迅速生長的特性,在小油坑當地成為優勢種類。
在硫氣長期薰蒸下,個體趨於矮小,但更加堅硬,可為茅屋之最佳建材。
分類學家為它的與眾不同,在命名上困擾不已。
文學家則為它的紅花穗,
留下「丹山草欲燃」的佳句,
而這正是生物適應環境的結果。
郁永河 先生詩作如下:
造成鍾奇構,崇崗湧沸泉。
怒雷翻地軸,毒霧撼崖巔。
碧澗松長槁,丹山草欲燃。
蓬瀛遙在望,煮石迓神仙。
五月行人少,西陲有大山。
孰知泉沸處,遂使旅行難。
落粉峭危石,流黃清篆斑。
轟聲傳十里,不是響潺湲。
石階步道的確陡峭冗長,雖秋高氣爽,卻也是汗流浹背。
在後火山地質活動下,
地面不時冒出新噴氣孔,
高熱蒸氣及強酸作用下,能生存的生物極少。
一般只有細菌、地衣、藻類、苔蘚等低等植物存在,
影響較小區域,土壤得以形成,
忍耐力較強的芒草開始出現,較遠處才有森林。
荒煙惡地,恰如生命起始的洪荒時代
休息一下,補充體能……..
回首來時路…
攻頂?
嗯……………….
留言列表